萨达尔石化计划在朱拜耳联合体附近建设塑料化工园区,该园区将致力于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并以萨达尔及其他原料供应商的产品为原料。
2010年4月20日,BP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11名工作人员死亡,其开采的马孔多油井大量漏油,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给墨西哥湾及周边造成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BP曾要求美国最高法院改变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赔偿支付方案,他们认为一些没有在此次漏油事件中遭受损失的企业和个人在诈领赔偿金。
今年1月15日,巴比尔曾做出裁决,认定在2010年的漏油事件中,共有319万桶原油泄入墨西哥湾实际上,中哈目前已经各自成为对方最重要的油气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石油总开采量中的份额已经达到1/4,而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原油供应超过中国管道原油进口量的1/3,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唇齿相依的程度。另一方面,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紧密,同属于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的俄罗斯正遭受西方的严厉制裁,受油价和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今年经济将出现衰退,这势必拖累哈萨克斯坦经济,也使哈萨克斯坦坚戈存在巨大的贬值压力。按照习主席的话,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从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做起,而哈萨克斯坦正是重点之一。其次,中哈油气合作应该向高科技、高效率方向发展。
应该认识到,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具有其深意。同时,哈萨克斯坦境内一些战略性油气项目既需要中国的投资,也应该按期推进。终上所述,分析油价最重要的是关注基本面,即使对金融投机者而言也是如此。
另外,巴西深海石油和生物质燃料产量也将大幅上升。2012年2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到10个月以来最高点。除了供需平衡以外,石油产品的金融属性和战略属性使得油价应从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所以,短期供应和价格变化并没有直接联系。
市场参与者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心可能使油价背离供需基本面发展。石油市场的金融化使金融市场对油价影响的权重加大,应加强监管,避免金融机构放大地缘政治因素而加剧油价波动。
但作为专家或决策机构,应客观看待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与作用,避免将油价上涨简单地归罪于西方投行的投机炒作与阴谋。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储备中心、各大能源公司、行业协会、银行和金融业机构、研究机构的80余位专家与会。IEA国家释放战略石油储备(IEA预测最大量为2000万桶/天)和OPEC国家启动剩余产能都不足以弥补这个缺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965年以来数据表明,中东地区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保持在30%上下,全球市场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未上升。
在石油市场,经常会出现价格影响成本的现象,即高油价导致油田服务公司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石油市场与天然气、煤炭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最大的不同在于政治因素的存在严重扭曲了石油市场。石油需求的缺口主要来自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印两国,亚太成为全球能源安全最值得担忧的地区。日本、美国、欧洲政府面临沉重债务,非OECD地区增长也相对放缓。
3.应扭转公众对金融市场与油价关系的一些误解。谜团3:炼油产能紧张抬高油价。
伊朗本身没有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动力,因为此举会使其丧失唯一的收入来源。这50%的交易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又不受任何监管。
BP2030年能源展望显示,2010-2030年间世界能源格局可能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北美从能源净进口地区变为净出口地区,主要源于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七、2030年:北美基本实现能源独立,所有净石油需求增长在亚洲。如果OPEC国家将油价飙升归罪于投机者是一种策略,中国等石油消费大国则应更加理性地认识油价形成机制与金融市场的作用,不要一味地将油价的波动归咎于投机炒作。目前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增长率下调比较明显,未来五、六年内增速会继续下滑。本轮油价上升起源于2002年,刚好是美国反恐战争开始,也是美元开始贬值之年。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也不能不考虑。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众多,不单是能源问题。平衡供需形势,预计2012年全球石油库存量将增加50万桶/天,这对油价形成下行压力。
由此产生的市场焦虑成为当前石油供需基本面的对立因素,给油价上升与波动带来空间。OPEC剩余产能与油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剩余产能越少,油价越高。
市场参与者对与石油供需形势的判断决定了他们的交易行为,因此他们的市场期望对油价有很大影响。一、解读国际油价波动存在6个谜团,多为经不起事实检验的猜测与误解。
四是全球有50%左右的石油贸易没有经过交易平台,属于场外交易,对这部分交易缺少数据。谜团2:油价与美元汇率相关联。所以北美能源独立只意味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还需多角度综合分析。非OPEC供应以满足需求为主,与油价高低也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80年代初在油价大幅下滑时,非OPEC石油产量还在增长。
Hubert理论(石油产量呈到U型分布的理论)仅适用于特定地区或油田,不适宜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去曾有人认为炼油产能制约推高油价,这一说法经不起考验。
五、边际生产成本不一定是油价的决定因素。伊朗本身出口停滞可以被其他国家产量补充,但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造成的供应中断将难以弥补。
从需求侧看,OECD的需求下降,而非OECD需求上升。石油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上有三个趋势值得关注。
三、全球石油定价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使50%未公开交易的交易量公开化。美国在中东的存在还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能源供应。在OECD国家,石油价格与消费关系密切,油价上涨,消费量下降,反之亦然,消费对价格反应敏感。三是石油供需之间需要平衡,而投机者储存原油的成本很高。
2006-2008年期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大部分来自于石油补贴最多的国家。目前全球有50%的石油交易没有在交易所进行,包括一些双边协议交易、对冲基金的场外交易、一些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等。
过去100多年来,多个关于石油供应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的预言都没有得到印证。鲁尔博士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在不计成本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石油生产或将其他原料转化为油品。与2011年相比,今年的OPEC11国、伊拉克和天然气液供应量增加,非OPEC供应也将上升。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